7月6日至8日,为增强理想信念,丰富教学素材,提升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及马院通识党总支部分骨干党员教师在何捷一院长带领下,集体赴河南安阳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参观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7月6日,参观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273年。周灭殷后,逐渐沦为废墟。殷墟遗址保存大量大型建筑基址、发现大量墓葬、甲骨文、青铜器及玉器,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了殷墟遗址时再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创新理论的“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参观过程中,大家为拥有三千多年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提升了文化自信。
参观扁担精神纪念馆
7月7日,在石板岩镇,一行人参观了扁担精神纪念馆。石板岩镇位于太行山腹地,连接外界的只有一条条险峻的鸟道,1946年,尹兴德、李林洹、杨太凯等4人利用简易的房屋、工具成立了石板岩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凭借一副铁肩膀,仗着一双铁脚板,翻山越岭,走村串乡,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必需的生活物资,挑起了沟通城乡的重担,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今天的石板岩镇成了太行山大峡谷的网红打卡地,虽然交通更加便捷了,但这种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精神仍然值得继承和发扬。
参观红旗渠纪念馆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7月8日,全体人员参观了安阳林州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解决了旧中国林州人民想水、缺水、盼水的难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伟大水利工程,周总理称之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被人们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及青年洞,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再现了1436年到1961年旱魃为虐,人饥相食的悲惨景象,回顾了林州人民改天换地,不甘屈服的精神,展示了不等不靠、保质保量的优秀品质。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红旗渠青年洞后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
在青年洞重温入党誓词
三天的行程虽然非常紧凑,虽然高达42度高温,但大家收获满满,“艰苦奋斗、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课程内容,古老的中华文明增强了文化自信。
归途中,罗志教师深有感触赋诗《中原两地游感》:铜鼎红渠越三千,中华文峰一脉连。巾帼妇好青年洞,英勇善战贤中贤。精神不朽群山巍,浩气长存暖日圆。吾辈尽享先贤福,当奋全力永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