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武汉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基地座无虚席,明德讲坛第五十九期暨首义文化讲堂第六期邀请到了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何广研究馆员,为同学们开展了一堂“时间的纹路:荆楚文物中的中国近代历史”主题的讲座

讲座伊始,何馆长别出心裁地以杜莎夫人蜡像馆的一则广告为切入点,瞬间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他从林则徐在湖北禁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讲起,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细节,为听众勾勒出一幅幅荆楚大地上的历史画卷。在他的讲述中,一件件荆楚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承载着厚重历史和家国情怀的鲜活生命。
结合明信片、邮票、历史建筑等文物,何馆长如同一位历史侦探,深入剖析了张之洞在湖北开展的洋务事业和新政措施。他详细介绍了这些举措在当时社会引发的巨大变革,以及它们如何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埋下伏笔,如何激发国人寻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那些看似普通的文物,在他的讲解下,成为了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民族觉醒。
而在讲述湖北的红色历史时,何馆长更是饱含深情。他结合家书、衣物、民歌、湖北红色建筑等珍贵文物,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娓娓道来。湖北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艰苦奋斗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荆楚大地。而那些可歌可泣的抗日民族英雄故事,更是让现场观众为之动容,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讲座接近尾声时,何馆长用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结束了这场精彩纷呈的讲解:“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荆楚文物为这句话作了最佳佐证。”这句话,如同一声响亮的号角,回荡在同学们的心中,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了荆楚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讲座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感慨地说:“何馆长的讲授,就像是从历史文物及相关历史事件中精心提炼出的文化密码,与时代精神实现了完美融合。他的讲解,既有散文般的优美韵味,又有诗歌般的深刻内涵,不仅饱含着政治的高度、理论的深度,更有着历史的厚度和学术的力度。通过这种方式,每一位聆听者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在危难中奋起、在抗争中前进,直至逐步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这真是一场让听众感到酣畅淋漓、回味无穷的精彩讲座!”
这场讲座也让同学们在荆楚文物中触摸到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脉搏,感受到了家国情怀的深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