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深化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武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7月15日组织全体教师,赴宜昌市秭归县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深度学习调研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党建引领聚合力 思政实践促发展”。

在秭归县槐树坪村,教师们与村“两委”及学校驻村工作队进行深入座谈。村党支部书记王照详细介绍了槐树坪村的发展历程、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以及武汉学院驻村工作队近五年来的显著工作成果。王书记深情回顾道,在艰苦条件下,驻村队员们始终恪守责任担当、弘扬奉献精神,在各类考核与自然灾害应对中积极作为。工作队累计开展入户慰问154次,投入帮扶资金50余万元、慰问金5万余元,助推消费帮扶资金超60万元,行程达1200余公里,紧密联系149户352名困难群众,让村民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在产业发展与基础建设方面,驻村工作队着力推动农作物品牌建设,成功打造“两子一蜜”特色产业;2023年启动实施的水池修建及饮水管道铺设工程,有效解决了125户455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道路条件也得到显著提升。王书记特别提到,武汉学院的校领导多次亲临村庄指导工作,关心村民生活,极大地鼓舞了干部群众。
武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舒先林教授在座谈中指出,全体教师应以此次深度调研为基础,将槐树坪村的鲜活见闻和深刻感悟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切实理解乡村振兴背后的社会发展深意。他提出,学院期待以此次交流为新起点,在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领域产出更多成果,并积极宣传推广村庄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双方随后约定,将持续深化合作,将槐树坪村作为教学科研与实践研究的“前沿阵地”,组织后续长期调研工作。
次日,教师们前往三峡大坝和三峡移民博物馆进行实践研修。在三峡大坝,教师们在制高点全景眺望这座“大国重器”,真切感受其展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前沿科技创新力和绿色发展理念。在三峡移民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文物生动讲述了三峡工程背后的动人移民故事,深刻诠释了“舍小家、为国家”的移民精神,跨越时空直击心灵。

此次秭归之行,教师们以脚步丈量山河巨变,以双眼见证移民新城崛起与大坝雄姿辉映,用心感悟了槐树坪村在党建引领下的发展脉动。大家一致表示,此行所获将转化为生动的专题教学案例,用好“硬核科技+家国情怀”的鲜活教材,努力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讲准,切实提升教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深刻领悟并积极践行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课题,成长为国家所需的栋梁之材。